農藥植;A知識
農藥原料合成的液體產物為原油,固體產物為原粉,統稱原藥。絕大多數農藥原藥由于其理化性質和有效成分含量很高而不能直接使用,實踐當中,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劑型。
目前,常用的農藥劑型有以下幾種:
1. 乳油(EC) 乳油主要是由農藥原藥、溶劑和乳化劑組成,在有些乳油中還加入少量的助溶劑和穩定劑等。溶劑的用途主要是溶解和稀釋農藥原藥,幫助乳化分散、增加乳油流動性等。常用的有二甲苯、苯、甲苯等。 農藥乳油要求外觀清晰透明、無顆粒、無絮狀物,在正常條件下貯藏不分層、不沉淀,并保持原有的乳化性能和藥效。原油加到水中后應有較好的分散性,乳液呈淡藍色透明或半透明溶液,并有足夠的穩定性,即在一定時間內不產生沉淀,不析出油狀物。穩定性好的乳液,油球直徑一般在0.1~1微米之間。 目前乳油是使用的主要劑型,但由于乳油使用大量有機溶劑,施用后增加了環境負荷,所以有減少的趨勢。
2. 粉劑(D) 粉劑是由農藥原藥和填料混合加工而成。有些粉劑還加入穩定劑。 填料種類很多,常用的有粘土、高嶺土、滑石、硅藻土等。 對粉劑的質量要求,包括粉粒細度、水分含量、pH值等。粉粒細度指標,一般95% ~ 98%通過200號篩目,粉粒平均直徑為30毫米;通過300號篩目,粉粒平均直徑為10~15微米。通過325號篩目(超篩目細度),粉粒平均直徑為5~12微米。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小于1%。PH值6~8。 粉劑主要用于噴粉、撒粉、拌毒土等,不能加水噴霧。
3. 可濕性粉劑(WP) 可濕性粉劑是由農藥原藥,填料和濕潤劑混合加工而成的。 可濕性粉劑對填料的要求及選擇與粉劑相似,但對粉粒細度的要求更高。濕潤劑采用紙漿廢漿液、皂角、茶枯等,用量為制劑總量的8%~10%;如果采用有機合成濕潤劑(例如陰離子型或非離子性)或者混合濕潤劑,其用量一般為制劑的2%~3%。 對可濕性粉劑的質量要求應有好的潤濕性和較高的懸浮率。懸浮率不良的可濕性粉劑,不但藥效差,而且往往易引起作物要害。懸浮率的高低與粉粒細度、濕潤劑種類及用量等因素有關。粉粒越細懸浮率越高。粉粒細度指標為98%通過200號篩目,粉粒平均直徑為25微米,濕潤時間小于15分鐘,懸浮率一般在28%~40%范圍內;粉粒細度指標為96%以上通過325號篩目,粉粒平均直徑小于5微米,濕潤時間小于5分鐘,懸浮率一般大于50%。 可濕性粉劑經貯藏,懸浮率往往下降,尤其經高溫懸浮率下降很快。若在低溫下貯藏,懸浮率下降較緩慢。 可濕性粉劑加水稀釋,用于噴霧。
4. 顆粒劑(G) 顆粒劑是由農藥原藥、載體和助劑混合加工而成。 載體對原藥起附著和稀釋作用,是形成顆粒的基礎(;。因此要求載體不分解農藥、具有適宜的硬度、密度、吸附性和遇水解體率等性質。常用做載體的物質如白炭黑、硅藻土、陶土、紫砂巖粉、石煤渣、粘土、紅磚、鋸末等。常見的助劑有粘結劑(包衣劑)、吸附劑、濕潤劑、染色劑等。 顆粒劑的粒度范圍一般在10~80目之間。按粒度大小分為微(細)粒劑(50~150目)、粒劑(10~50目)、大粒劑(丸劑,大于10目);按其在水中的行為分為解體型和非解體型。 顆粒劑用于撒施,具有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應用范圍廣及延長藥效等優點。高毒農藥顆粒劑一般作土壤處理或拌種溝施。
5. 水劑(AS) 水劑主要是由農藥原藥和水組成,有的還加入小量防腐劑、濕潤幾劑、染色劑等。該制劑是以水作為溶劑,農藥原藥在水中有較高的溶解度,有的農藥原藥以鹽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水劑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但有的農藥在水中不穩定,長期貯存易分解失效。
上一條:水稻植保:水稻病蟲害防治要點
下一條: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