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兩種“吊絲蟲”的防治
前幾天廣州片區的一位推廣員打電話給我,說用“超吊”打“吊絲蟲”效果不理想,我問他打的是什么作物上的吊絲蟲,他說是瓜上的吊絲蟲。于是我對他說,推薦的藥劑不當,效果當然好不了啦。
我們知道:在瓜類作物上有一種害蟲,以幼蟲為害葉片和瓜果,3齡后的幼蟲吐絲卷葉或嫩梢綴合,并藏在其中取食,造成葉片缺口或穿孔,嚴重時,僅留下葉脈,瓜農們常稱之為“吊絲蟲”。但這種“吊絲蟲”其實是瓜絹螟,主要為害葫蘆科和茄科蔬菜,在廣東以苦瓜、白瓜和絲瓜受害最重,尤以6-9月份受害最甚。
這種“瓜吊絲蟲”不難打,當發現低齡幼蟲危害時抓緊時間噴殺,效果非常明顯。用防治青蟲(甜菜夜蛾)和黑頭蟲(斜紋夜蛾)的藥劑都表現出高效?蛇x用:品勝2型1500倍;夜光1000倍;銳馳1000倍;銳冠1500倍;品勝通用型(或金色甲維鹽)15毫升+紅色高氯(或銳寧)15毫升,效果都很好。
另外還有一種“吊絲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菜蛾”。這種“吊絲蟲”主要為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甘藍、花椰菜、大白菜、蘿卜、芥菜、西洋菜等受害為甚。在廣東菜區,小菜蛾每年有兩個發生高峰,第一個是在3-4月份,稱為“春峰”;第二個在10-12月份,稱為“秋峰”。而在高溫多雨季節(廣東為5—9月份),小菜蛾成蟲產卵量較少,發生量相對較少,為害也相對較輕。近年來,在許多菜區,由于濫用農藥,小菜蛾抗藥性增強,為害日趨嚴重。尤其在十字花科葉菜連作的菜區,危害極為嚴重。因此,應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
實施與瓜豆類、生菜類、蔥蒜類等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這樣可達到大幅度降低田間蟲口密度的良好效果。
進行田園清潔。在每次十字花科蔬菜采收后,把田間殘留的菜渣全部清理干凈,以防止蟲源在田間繼續傳播。
在低齡幼蟲發生高峰期,合理使用殺蟲劑。由于小菜蛾對大多數擬除蟲菊酯類、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和滅幼脲類殺蟲劑都產生很強的抗藥性,應注意選擇生物的、 仿生的和新型的合成高效低毒殺蟲劑,并實施輪換使用。
目前對“吊絲蟲”的特效藥是丁醚脲類產品:如吊無影、凱吊、超吊,每桶水用15-20毫升。但要注意的是,這類產品對花椰菜會有藥害,藥液滴在菜花上會使著藥部位出現濕腐狀,所以不建議在花椰菜上使用。在蔬菜苗期使用這類產品,可根據氣候條件,適當降低使用劑量。
另外阿維菌素類是防治“吊絲蟲”的有效生物制劑,尤其是藥效增強型產品。如增效愛維丁、標隆、精品愛維丁、卷紅等,可每桶水用15—20毫升單獨使用。在花椰菜上也要慎用。還可用金愛維丁5毫升、濃縮阿維菌素15—20毫升、愛維丁超值裝20毫升,在使用上述三種產品時,如加入20克甲維鹽品銳或20毫升品勝通用型(或金色甲維鹽)則效果更佳。
上一條:根結線蟲防治技術
下一條:殺蟲劑農藥怎樣混用才增效